8、全程化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化二四八”理论介绍。
“职业化二四八”职前(广义的含义)教育理论,适应于从大一开始的启蒙期教育,这是从大学生对职业世界的一无所知到落实工作的全程化的职前教育模式,提炼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因素,根据大学生的四年时间,分阶段分层次的探索职业、准备就业的。“职业化二四八”理论是以要就业的大一学生为样本的,没有考虑留学、考研的情况,适用于铁定要就业但对就业一无所知的学生,是指引学生探索职业世界的一种职前教育模式。“职业化二四八”职前教育理论,根据学生职业化过程的递进成长阶段,划分为“职前”(狭义的含义)和“岗前”两个阶段,在时间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四个时间段;“职前”要完成的任务为:专业、行业,职能、能力四个因素;“岗前”要完成的任务为:职业、岗位,企业、素养等四个因素,其中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有图)
“职业化二四八”理论释疑
为什么非要让学生探索专业、行业等八个因素呢?这八个因素是否就涵盖了就业的所有因素呢?其实没有,但这些因素最核心的,只要学生完成了以上探索,就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就能踏上职业发展之路了。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这里没有“自我”这一项,了解职业发展理论的读者一定会有疑问,因为所有的职业探索都是要从自我,要从内在的兴趣、价值观等出发的!是的,“职业化二四八”没有刻意的探索自我,这是本理论的一个欠缺,但也是本理论的一个特色。因为我们认为,大学生在没有经过一定的社会化,没有探索过职业世界是无从发现职业自我的(更准确的说是职业兴趣,长远的就是职业锚),就是说,大学生要探索职业自我,是必须要经过与外在的职业世界互动、与现实社会接触才可以有所判断的;否则你让未入社会??对职业世界所知不多的学生去了解职业自我(注:这里指的是影响职业发展与选择的内在因素,并非一般的心理因素);他所做出的自我只能是心理自我的盘点。这正如你问大学生你喜欢什么职业(你的目的可能是要发现他的兴趣和价值观),但他一定很难回答你,因为他了解、知道的职业就不多;因为当你只吃过苹果和香蕉时,你回答的爱吃哪种水果是不科学的。
因为我们国人的大学生没有多少的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吧,比较一下就知道了,当人家美国八岁小孩送奶赚钱买玩具时,我们的很多大学生社会实践却是在大一时开始的家教,所以国人了解社会、探索职业的进程是要加快的,而既成事实的大学生们,只有在职业探索中接触和了解社会了。所以根据国人的实际情况,我们没有单拿出了解职业自我这块,对职业自我的了解是要在职业探索的实际行动中澄清的,是在每一步的职业抉择时考虑内在的。
大一:专业和行业探索
学校要给大一学生两个结果:一是探索到适合的专业,二是让学生以行业为手段去了解一下大致的社会分工。确定专业的目的是有效的进行专业学习,避免毕业后所学非所做,所做非所能的不良现象,目前国内大学生的专业适合度是极低的,我们只知道埋头的苦学,却不管日后其对我们人生、事业的有效性有多大。专业设置是客观的,国家的本意是让对那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去深造学习,但因为高考专业选择的不利,导致专业非但不是学生新生活的转折却成为了阻碍学生进修的挫折,所以当这个错误既成事实时,在大一时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对专业进行探索,找对了学习的方向要比盲目的努力效果要更好。
其实,在以职业发展为圆心的大学职业教育上,大一学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尽快确定专业好完成学业,二是尽快了解职业好从容就业。所以,此时大一学生还要对行业进行探索,其实行业探索是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从行业这个层面进行探索,目的就是了解社会分工,初步了解职业世界的宏观层面,为日后的定向和确定专业学习方向做好积累。行业探索,一般要从国家的产业分工或从热门行业入手,或从学生模糊喜欢的行业入手,这样当学生对某一特定行业探索时,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了解了行业知识,而是否真的要从事那个行业就不重要了。行业探索要完成的任务是:这个行业是什么,包括什么,国内外著名的公司和人物是谁,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行业要求的一般从事资格证书和能力素质,哪些名人是从事这个行业的,访谈行业相关人士,大学生在这个行业的一般入门职位是什么等。
大二:职能了解下的能力塑造
大二的学生要得到什么指导呢?经过大一的探索,大二的学生对职业世界已经不再是一无所知了,这时候就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商业运作能力,并且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积累个人能力。其实,无论什么公司,处于什么阶段,要想维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都是需要一些通用的基本能力的,这个具体在企业里表现为部门分工的职能,如生产、技术、市场、销售、策划、管理、人力、行政、网络等部门职能在一般公司都是通用的,当然具体到企业和职位就要再继续深化了。但是对于大二学生来说,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哪些部门、哪些职能可以让公司生存和发展下去,当学生了解和确定某个职能时,他就定向了,这时职能就相应地要求大学生具体能力了,如学生确定市场职能,那市场职能就会衍化为具体的沟通能力、公关能力等,而学生就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或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积累与塑造这些能力。其实,我们到公司工作,也就是完成一块相应的职能工作,所以这个大方向定了,能力得到塑造和提升后,工作就已经落实一多半了。
大三:职业探索下的岗位确定
具备一定的能力只能让学生能够胜任那样的工作,但具体做哪方面的工作还不确定,大三的学生还要进一步细化目标,参照对象越明确,准备起来越有针对性和越见效。这时大三学生的核心任务是要确定岗位了。但岗位的确定是要在了解整体职业和职业概貌的情况下才准确的。了解整体职业是要进一步验证职能确定的科学性,当你积累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你要做的市场总监岗位对应的时候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是错位的。职能是以企业运营来确定的,职业却是因为社会分工、行业发展而确定的,所以大三学生还要从职业层面进行探索,以便进一步确定努力方向。职业概貌是一类职业的职位群,如市场职能类的职位有市场助理、渠道经理、公关经理、市场总监等一系列岗位,这些岗位的集合就是市场开发人员这个职业的概貌。
职业探索的最后结果是形成职业描述,具体包括职业概述,职位情况(每个岗位还要形成岗位描述),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典型的一天,职业从业资格证书,不同行业下的职业工作情况,从事这个职业著名的人,职业的发展通路,职业的入门职位,职业的薪酬福利等。当对职业概貌了解之后,就可以确定岗位了。学生要以职业的最高岗位为目标和塑造能力,但要以职业的入门职位为参考标准,在职业准备上,是取上得中、取中得下,这样选择可以做到争高保底,最高岗位是自己日后的事业发展方向,最低岗位是自己入门的必杀技,有备无患。
大四:目标求职企业下的素养学习
大四了,如果学生铁定要就业,那就要考虑雇主了。此时,确定目标求职企业和塑造职业素养就提上日程了。企业是你日后工作和发展的平台,素养是你职业化、职业成熟度高的表现。此时就是定位了。如果依照这个流程来培养学生,此时去什么企业,学生自己心中就有数了,要强调的是,学生在选择企业要注意考虑两个文化、两个文化。两个文化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潜文化(或者说整个行业的潜文化),两个方式是工作方式和工作所影响下跌生活方式;两个文化决定你是否能够和企业一起走的更久与个人的成长方向。两个方式决定你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和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这些直接影响着你的企业化——你是否认同企业并愿意和公司共同发展。
职业素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化风格,具体包括职场交际风格、职场做事风格、职场成长风格、职业礼仪、职业道德等,是一个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的“内在软能力”,在“大学生职业发展自救论”里被称为“精神自我”,也被称为“内职业生涯”,是决定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上能够取得多大成就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这方面还处于模仿学习期,还远没到个人风格期,所以此时大学生最好参考目标求职企业以及此企业所在的行业,去学习个人的职业素养。
其实,大学生的职业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职业是影响人一生的基础和核心因素,探索职业、了解自我是人一辈子的课题。毕竟大学生所产生的职业问题是从小??累的,所以在解决上也是要加以一定时间和实践的,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现实的;而最致命的是,个人在职业上每一步成长,都是以个人的自觉自发为开始的,以个人的自制自律为保证的,以个人的自强自救为实现的,所以,让学生自己早点意识到问题,早点自己去准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
五、就业工作中的问题
1、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领导不重视,直接导致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场地、经费等问题不到位,这是机制上的困境,领导思想不改变,下面的人能怎么折腾呢?但就业指导中心是可以小范围地开展活动的,做不做就看老师个人了。
2、老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老师没有到企业工作过,老师对就业指导不感兴趣,老师没有职业指导知识和能力,老师就是刚毕业的学生,在职业常识上,有的老师和学生一样:都不知道,如此师资,怎样指导学生?所以,就业指导老师要跑快点,你要边学边用,否则很可能就误人子弟或害人子弟。
3、老师的个人发展困惑。就业指导老师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如何发展,自己的人生定位、职业定位是什么,而且学校提供的发展通路又不明确和稳定,再加上待遇等问题,很多老师都将这份工作当成了工作,根本没有心思去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