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名:
  • 密 码:
  •  
梁上燕:刀锋上不可超越的唯美
来源: 暂无来源 作者:admin更新时间:2011-02-27
10年前,中国入世前夕,有一个叫黄文仔的商人,在广州推出了一款取名“星河湾”的地产,一时引来18万人的围观抢购。此后,“星河湾”在北京、上海、太原陆续落子。一式的造型,一式的理念,却一次次引发风潮,创造了“6小时40亿元”的销售奇迹,获得许多业界第一。最关键的是,它赢得了懂行又挑剔的同行们的赞誉。

这样的业绩,不能排除中国经济和地产行业腾飞的因素,但企业自身又有哪些可以追问的特质?细看星河湾,它实现了三个辩证统一:风格大气却又精致婉约,高端奢侈却又人气鼎旺,品质过“硬”营销却“软”。是什么让星河湾成为一个“异类”并可以不断复制成功?

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梁上燕,一个“从不走寻常路”的女子,亦是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俱乐部理事长,一心投入到黄文仔麾下,担任分管市场运营的董事副总裁,成为肱股贡献者。或许,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窥见星河湾奇迹的背后到底隐藏的是什么。

8月7日,星期日,上午十点,我们与梁上燕见面。丝缎披肩,目光炯炯,语速如豆,谁也看不出来,她昨晚一直工作到了凌晨3点。在她恣意跳跃、纵横捭阖的言语间,偶然崩出一个词儿:刀锋,但这个词儿,却是她的日常管理理念之一。

唯美的后面是修炼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有人说,你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你自己怎么看?

梁上燕:如果讲到唯美,我想先说说我们老板。我昨天刚从鄂尔多斯工地过来,前天是我们副董事长去,上个星期是我们跟随黄董事长去。十多年后他还一直坚持去工地,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所有的问题和瑕疵,他一看就看出来,这一点我想在中国企业的老板中,也是特别少见的了。这跟董事长自己一直的追求是相关的。我们所在的这个书房是6年前的产品,现在你看它,还如新的。黄董事长在做房产之前去过欧洲很多次,他在想,为什么欧洲的建筑可以留存很多年,中国现在15年、20年的建筑就开始拆?他非常希望中国也应该要做出欧洲城市那样的建筑,所以我们十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完美。像北京星河湾这个项目,虽然是6年前的产品,但我可以说未来十年,在五环内也没有能超越它的。

CBR:你很自信,这种不可超越,原因在哪里?

梁上燕:为什么我们广州11年前的项目,很多开发商的董事长去看了五到十次,可到现在还是没有能超越它的?这个很值得研究。我昨天搞电脑到3点钟,自己去拍无数草原美的照片,所以首先是每个开发商能不能结合当地的人脉、地脉和文脉,去做好这篇文章;第二,土地是有限的,地段也没有好坏,你如何不要浪费资源,回报给社会以价值;第三,我们希望给到买家五个认同—自己要认同,业主要认同,社会要认同,同行要认同,城市还要认同。

CBR:你认为黄文仔先生跟别的企业家的差异是什么?

梁上燕:“舍得、用心、创新”,这三个词说起来容易,但能坚持11年到现在非常不容易。不光黄董事长自己,他还影响了我们很多人。从我身上,各部门各环节,包括小区清洁工,也都能感受到这样的理念。

CBR:但凡唯美主义者,都容易不开心,你是这样吗?

梁上燕: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但需要“在压力下优雅前行”。举个例子,2009年1月份,金融海啸低迷,我们在不少媒体做了类似公益性的广告,画面是梅花在春天里绽放,寓意是祝大家有一个心情盛开的一年。有朋友说,在这样的低迷时期,没有人去做这些。星河湾也没有人要求我们这么做,我是管品牌和营销的,我认为这是企业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

CBR:你给人的感觉是乐观,富有感染力,这是一种天赋还是后天的修炼?

梁上燕:更多是修炼吧。我每天接触不同的优秀人群,平时交换的都是思想。它不像苹果交换,各自有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两个苹果,但是如果是思想的交换,不是一加一为二,而是二生三,生出很多东西来。每天都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来了以后,认可了星河湾,大家一起来搞文化、美食、艺术的聚会,互相探讨大气污染、环境保护责任、历史人文、摄影等很多话题,互相都得到吸收、提升,就会很快乐。修为来自于互相分享。

CBR:所以,你也就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汲取的状态。

梁上燕:阅历和经历蛮重要,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经历那么多。这几年我在做的就是搭建平台,这其实是我在星河湾最大的工作。搭平台让不同界别的人在这里进行交流。这种交流让我的天空更加广阔,很多朋友说,我都不像是在做地产,这几年我跟地产好像完全不沾边。

我们太原做70亿的销售,居然没有一个词语说我的项目地点在哪里,销售的面积是多少,我的价格是多少。山西的项目,一个广告我改了60遍,把星河湾的愿望草、山西的喜鹊用民间艺术剪纸方式呈现出来;我们还搭了一个400年的山西戏台,放上一个绛州大鼓,大家可以从这里很浓地感受拥有中国地上文物70%的山西。因为我觉得,大家去山西是收藏中国文化的,每个人都要重新到那个地方去溯源、思考、思变。

人是需要连接的

CBR:星河湾的确实现了一种“硬”和“软”的辩证结合,这两点是支撑星河湾成功的重要特点。“硬”,是产品的品质过硬;“软”,是营销方式很特别,对“过硬”的产品并不提及,而是“罔顾地产而言他”。这是怎么考虑的?

梁上燕:品质过硬,这是一个前提,否则不管你说什么都是假的。“软”,是我们一直在搭平台,建圈层,进入这个圈子的人都是真正用心交流的。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首先,产品品质的属性要和人群相匹配,这并不是说只有星河湾才能做到。其实做5 0平方米小白领的房子也可以做得很好,他也要一个公共会客厅,也要一个吃早餐的地方,但他需要的平台和空间是不一样的。

第二,星河湾现在的交流活动已经不是在营销层面去展开。像今天来的摄影家张超音老师,他是30年来拍青藏第一人,近30年进入藏区达35次,你要见到他很难,但他穿得很休闲来这里,用半天时间去跟这里的人群跨界交流,策划下一个让他自己感动、也让别人感动的作品。他的作品也需要被欣赏,我们会帮他的作品去作展示。这些东西就会给大家新的血液、新的能量,大家互相之间都满当当的,这不挺好吗。这也正是当下所需,在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注重对生活、事业、修为的提升。

CBR:所以这些平台和文化圈层的搭建,是吸聚人气,产生归宿感,从而间接带动销售?

梁上燕:可以这样说。

CBR:实际上还是要先把产品做得很过硬,因为到最后还是要靠产品来吸引购买。

梁上燕:最后还是产品吸引人,因为买的还是产品,但走到这个层面之后,口碑非常重要,这些现有的业主群会真正吸收我们搭建的平台,就会持续购买星河湾的物业。一个好的品牌是要持续发展的,买的人要继续,你的经营也要继续往前走。

CBR:几千万的价格,业主完全可以买独立的别墅,他却来买公寓,这是怎样的选择?

梁上燕:11年前就开始了这样的选择,这样的纠结,到现在也是如此。11年前的广州,别墅很盛行,那些有文化、有钱人都住在别墅里,最终他们为什么离开别墅到了社区?就是因为社区有不同的氛围,有不同的感觉。我们跟国外还不一样,国外住别墅是自己花时间去打理它,种番茄,种农作物,满身大汗是一种运动。中国人现阶段有哪个住别墅的会自己去打理园艺,去种农作物?都是工人在做。生活方式不一样,发展的阶段不一样。

CBR:人是一定要有连接的,事业有成的精英更需要连接。星河湾在一定程度上把这方面的需求释放出来了?

梁上燕:是的。

团队、刀锋、执行力

CBR:星河湾从做产品到做奢侈品,到做收藏品,到现在讲的做文化,这是不断递进的过程,一定会带来很多挑战。从领导者到团队,怎样才能跟上这种变化?

梁上燕:这是一种管理。星河湾其实也是一个民营企业,我前两年讲得最多的,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每个企业都能做得到,尤其面对未来中国的黄金10年。我认为未来中国将面临一个新的黄金10年,企业如何转型和升级换代,星河湾可能走得比其他企业更扎实、更早一点点。一方面,在最早期定位的时候,就要对未来和自己有很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同时,对产品的差异化也要有很好的坚持,坚信好品质的东西始终是受欢迎的。

现在的星河湾是不饱和的,因为时间不够。现在很多企业手中有土地都希望能与星河湾合作,但我们每年最多也就能增加1到2个项目,同步开展1到2个项目已经很了不起。我们如果从现在开始一年做3个,10年做30个项目,才能做遍整个中国所有一线的省会城市。

我们用了10多年去打基础,把标准和系统先打造出来。前几年开始做标准化,标准化做好了就可以进行品牌合作。今年开始我们和3个品牌合作,有跟上市公司合作,有跟澳门地区的合作,包括鄂尔多斯的项目,都是品牌合作。

CBR:人才队伍能跟上这些变化吗?

梁上燕:我们在2008年开始建立人才库,人力资源总监以前是在宝洁公司的。今年初我们开始了新计划,在华南理工、农业大学招园林建筑毕业生;在哈工大、上海交通大学招后备的新力军,大多是研究生。毕业生一进来,都要有3个月培训,3个月后这些人就进入到各个岗位。他们都是一张白纸,但要过五关斩六将地考进来。

CBR:怎么保证这些白纸就是你们需要的人才?

梁上燕:我们所有的高管都是考官,一起到学校去,直接跟大学生面试,谈他的职业生涯。选择之后,所有人又经过五六关才能进入到星河湾,从形象到气质到未来,我们都全过程考虑和设计,经过全系统培训后,再看他适合哪个方向,再进入不同的部门,这就是未来的管理干部,这跟过去的星河湾人自己成长起来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两个方面要很好结合,一方面是做了10多年的、用手工打造产品的工匠;一方面是这些接受过最新思维、正规院校毕业,受过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生,作为新生力量,希望3年后变成一个部门的管理干部,部门经理再上去就是副总、总监,总监上去就是各条线像我这样的副总裁。

CBR:星河湾对品质的要求很高,包括那些工匠,新入的大学生,怎么培养他们达到高要求?

梁上燕:星河湾有这种传帮带的传统。你看刚才我很自然地拥抱,团队拥抱很重要,所有人进来,不允许存在办公文化的排斥,第一时间就要拥抱团队。我们营销团队有一个口号,“团队、刀锋、执行力”。第一就是“团队”,各个环节的所有人都不允许互相拍不响,拳头一定要捏在一起;第二是“刀锋”,这是在金融海啸中提出来的,就是要快,要尖锐见血,要有效;第三是“执行力”。

在星河湾工作也许辛苦,或者还会有些许痛苦,但这种痛苦是痛并快乐着,因为星河湾在这个城市中获得尊重后,你本身也会得到尊重。一个小女孩文员,她爸爸妈妈没听说过星河湾,但3个月后星河湾就让他们很骄傲;一名星河湾的司机,他经常会带他的小孩去我们社区的花园,他为自己在这里工作而自豪。

CBR:除了精神方面的激发,有什么制度方面的保障吗?

梁上燕:我们有360度的测评,5年前就开始了。每个人每半年要给他作测评,方方面面360度,除了自己的上司,人事部会找跟你接触的部门,让其他部门的合作伙伴给你打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