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世伟:普惠创业教育成深化“校企融合”试验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成教育部打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重要一环。未来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要由“从业就业教育”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如何通过“校企融合”有效解决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脱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校园创业与社会创业分轨等问题,成为当前提升创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上的重要一环。不过这一切,或许随着《创业基础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免费、普惠式的推广与应用而得到改观。


       全面深化“校企融合”有了试验田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升合作质量,打造产学合作新生态。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链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举措。


       赛云九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教育部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协同单位,为了全面深化“校企融合”这一举措,特向全国所有学校(院)免费开放自主研发的--《创业基础虚拟仿真训练系统》。普惠全国学校(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训,共同打造“创新创业联合实训基地”。此次免费开放的仿真训练既是全面深化“校企融合”的试验田,又是破解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瓶颈的良方。可以说,开创了互联网+智慧教育+普惠创新的先河,更担当了创业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的排头兵。


       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高等教育自身对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做出的回应,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的重塑,是教育范式的深刻变革。在此变革过程中,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项目,才是打赢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攻坚战的重中之重。


       打造O2O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


       中国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发起人与践行者--辛世伟指出,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深化和快速发展,虽然大学生创业人数和创业项目数逐年递增,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科毕业生总体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却连续保持“双低”趋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巨大差距。


       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内创业的比例仅为2.7%,毕业三年创业存活率仅为44.8%,本科生创业成功率总体上不到5%。轰轰烈烈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冷冷清清的本科毕业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形成了巨大反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窄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导师队伍能力欠缺、实践平台匮乏、合作网络和资源支撑体系建设滞后等诸多瓶颈问题亟待破解。这其中,实践平台匮乏直接影响着创业成功率。毕竟创新创业教育本就是一门以教育为导向的实践学科,需要创业者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一直专注高校及社会机构创新创业教育十余年的辛世伟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参与编写《创业实训核心教程》、《创业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基础与训练》、《大学生创业基础与训练》、《创业之旅-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实务》立体化教材、《创业基础》(高教社出版)等多部教材的过程中,始终不断尝试找寻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于是历经十余年反反复复的打磨,潜心研制出基于互联网DNA的创新创业教育云服务平台——《创业基础虚拟仿真训练系统》,顺应了教育部高教司“校企融合、产教协同”的战略思路,打造了O2O创新教育新模式的创业生态链,构建了中国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立体生态,即形成政府、机构、高校、企业、园区、师资、大学生、创业者多方的整合对接,打造特色鲜明、全国一流、无围墙的网络虚拟创业园区。


       不少教育界人士预计,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类似《创业基础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的普惠式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使更多的创业者有备而“创”。归根结底,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在内的创业综合素质,形成多层级、多类型、广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吸引更多人关注创业、主动创业,这对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进目标来说,无疑是一条破局良策。


       此外,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契机,我国高等教育或将因此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在教与学层面,从

上一篇:关于王呈斌主编《创业基础》的评价
下一篇:赛云九洲2019年第二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