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链体系分析

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链体系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 叶俊焘 戚淑豪

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以前存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就业方式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频繁出现的名词,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毕业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作为衡量本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典范,每年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过程中提到的就是鼓励更多的学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而且,许多在高校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专业人士还发表了许多学术性的文章,来分析研究这一新兴的问题。

高校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创业热”,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来源于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分配的依据,知识的拥有者、控制者将打破传统的货币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控制者对社会权利的垄断地位,成为新时代社会结构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大学生作为知识型人才,掌握着先进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经济形态下,理应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自主创业,通过创业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使社会财富得以增值,实现自己对更多财富的掌控,体现自我价值;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自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三年实行了“扩招”政策,毕业生人数每年成倍的增长,加之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大批工人下岗分流,全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此情况下,学生自主创业作为高等院校实现就业的重要手段而慢慢从幕后走到台前。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正是在新形势下,各高校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大发展,大力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行动下催生的产物。时至今日,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好坏已直接影响到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进一步影响到高校在社会中的声誉,成为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走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建立了学生创新成果孵化器等一系列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运行机制,其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学生创业的先进成果,同时带动了广大学生参与到创业发展中来,使大批学生获得了创业能力——这一大学生第三本能力护照,毕业生一直受到社会的青睐,每年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遗憾的是,一大批高等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由于种种原因,仍未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即使一部分高校有所谓创业教育的机制,也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许多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流于形式,根据笔者了解,即使在浙江——这一民营私营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创业氛围相对浓郁的地区,浙江高校中,除浙江大学外,其它系统为在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也寥寥无几。基于此,高校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深刻认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链体系分析

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其它的组织一样,都有着自身的管理学特点,实践证明,管理学中一些经典的理论框架与分析手段也同样适用于高等院校这样的组织。1985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如果我们把高校比作一个生产组织,学生比作产品,那么波特的价值链体系分析也同样可用于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分析,基于波特企业价值链体系模型,构建如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链体系模型(图1);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链体系模型(图1),我们可以看到,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遵循以下步骤:首先通过高考录取程序,中等教育水平达到要求的学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在录取过程中,高校可在国家招生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挑选合适的学生;当学生进入到高等学校以后,将进行领先课堂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圈定在专业范围内学习,使之获得一方面的专长;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将由第二课堂的教师(主要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心理素质、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管理与自我管理能力等;学生在经过前面一、二课堂的学习后,在学校学习的终末一年将进行求职择业,这一过程中,学生将频繁的与用人单位进行接触,进行双向选择,做出合适选择,实现就业,学校在其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也会专门将用人单位请到学校,为学生组织招聘会;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在学校学习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将在工作中得以体现,并接受社会的检验,社会对学生评价情况,通过社会的舆论机制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情况,如此周而复始。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人才价值的增值主要是通过领先、第二课堂完成的,即学生只要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当的综合能力,就能被社会所接纳高校也只需注重对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精英教育”时代,国内的品牌大学由于拥有大量专业功底深厚的师资,以及悠久历史积淀的校园文化,其学生在市场中就比许多普通高校学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就是对以上情形很好的印证。在这样的人才价值链体系中,很少涉及到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即使是有,也只是在学生的求职择业环节上作为一种促进就业的途径而简单提及。

随着高等教育“扩招”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许多高校在领先、第二课堂建立的一些核心竞争力开始出现了缩短的趋势,表现在:“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降,加上学生人数的骤然上升,许多普通高校狠抓教学质量,使学校间专业教育水平趋向同一,即便有差别,差别也变得很小,这几年在一些大型的学生学术活动中(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量的普通院校涌现出来就是很好的证明;第二课堂的教育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开始自觉意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加强对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因此这方面的差距也开始在逐步缩小。现如今,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正在朝同质发展,品牌高校的毕业生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这两方面存在的差距已经很小,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在人才培养的价值链体系中建构新的模式,以期进行差异化竞争,重构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在向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其重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机遇,这一机遇简单说来,就是在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链体系的各环节上,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实施不同形式的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等内容,使培养出的人才走出学校后能够实施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我的就业问题,还能解决他人的就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因子,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使高校办学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可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产生高校与社会之间作用的良性循环;事实也一再证明,许多切实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如浙江大学等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一直走在其他高校的前列,学校从中受益,得到了飞速发展。

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高校在构建创业教育——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活动涉及人才培养价值链体系的诸多环节,根据笔者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现阶段,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对学生的创业教育。

1、在领先、第二课堂教育基础上,渗透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内涵。

学生在进行领先课堂学习(即专业知识学习)时,有意识的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加入一些相关经济、管理和心理学等方面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领先课堂的学习,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学习到在专业方面实现自主创业的知识,为日后实践做好理论准备,避免目前许多高校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所产生的缺陷。

在第二课堂中,鼓励学生将领先课堂的学习成果,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以实践,如现在高校中开展的比较多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就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演练的绝好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发现理论和实践中的差距,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二课堂的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一些诸如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而这些在领先课堂中是学不到的,另一方面对于以往的第二课堂而言,现在结合活动训练可更具针对性,避免了以前培养时无明确目标,效果无法衡量等弊端。

学生在领先课堂学习,在第二课堂实践,根据人的主观能动性规律,领先课堂的学习成果指导第二课堂的学习与实践,反过来,第二课堂的实践又促进领先课堂的学习,两课堂相得益彰,使学生的创业能力不断地提高,人才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出来。

2、建立良好校园文化,强化学生的创业观念。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组织文化,校园文化既体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它对创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功能,具有耳濡目染、点滴渗透

上一篇: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结题证书
下一篇:2011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